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24-03-15 08:27:48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缺少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才能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建构起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必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我国发展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和命题,揭示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原理和规律。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一系列思想观念、治国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智慧成果,吸取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宝贵养分,促进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基础,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承性和民族性。

  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一定能够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松武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