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带着项目走,协同发展的春风,正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到协同发展的肥沃土壤。
2017年年初,位于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破土动工。北京中关村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天津出政策、搭体系、提效率、优服务,双方联手“重仓”宝坻。此后,一座科技新城拔地而起,不断吸引着来自北京人才向东而行。
三地人才交流共享已经成为常态。2015年以来,三地聚焦规划、工信、金融、城市管理等领域,互派千余名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并通过联合人才培养、举办论坛活动,组建协同创新联盟等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为产业协作搭建桥梁纽带。
十年来,三地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共同推出人才绿卡,实行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便利化措施等先行先试政策;制定发布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的地方标准,携手搭建人才智力对接交流平台;推动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建立规范统一的人才服务体系,为深化京津冀科技人才协同创新不断赋权增能。
共建共享、协同发力,畅通了创新要素的自由流通,激发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巨大活力。数据显示,十年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融入发展“大棋局”,画好交流同心圆,京津冀三地将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实际行动谱写人才协同发展新篇章,让更多人才在京津冀深深扎根、闯出天地。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