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京津冀协同发展——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
http://www.CRNTT.com   2024-02-28 15:50:58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就,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形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郭兰峰说,“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人口过度增长、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社会管理难度较大等。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相关问题。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控增量、疏存量,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

  “我们用减量来倒逼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市深刻转型,实现了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夏林茂说,十年间,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表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天津与雄安新区错位联动承接疏解。一批央企和民企以及高科技企业在津布局,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天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揭牌以来,累计注册企业分别超过4900家和1500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是北京新的两翼。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