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节日消费折射经济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2-15 08:15:08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龙腾虎跃庆新春,红红火火中国年。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自农历腊月初八启动“全国网上年货节”以来,网络零售额近8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9%,实现2024年网络消费“开门红”。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旅游消费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7倍。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场超市人头攒动,乡镇大集年味浓厚,线上购物热火朝天。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旺季。从春节消费这扇窗口,可以观察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满满“购物车”,折射经济活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如今人们的年货采购清单上,早已不再是瓜果糖茶“包打天下”。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户外运动装备、美容仪、智能小家电等绿色健康、科技智能的商品,受到年轻人青睐;哈尔滨红肠、锡林郭勒羊肉、金华火腿、五常大米、江西山茶油……天南海北的不同风味在餐桌上碰撞;得益于跨境物流和跨境电商的发展,智利车厘子、挪威三文鱼、厄瓜多尔大虾、法国红酒等“洋年货”带来别样“年味”。北上滑雪、南下冲浪、观剧看展、赏花观灯,文体旅融合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国货、国潮、国韵产品成“新宠”,龙年生肖产品、非遗年画、拜年服、虎头帽、马面裙等传统文化产品走俏,拜年表情包、壁纸、红包封面等“电子年货”不断上新,满满仪式感中彰显文化自信。

  政策“组合拳”,释放消费潜力。商务部门结合春节消费特点,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全国网上年货节”,围绕“数字、健康、绿色”做文章,引领消费活动新时尚。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非遗体验展示、旅游休闲消费、文博展览展出等多个领域。各地紧扣节日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促销活动。比如,围绕家居消费,天津等地开展家具家电直播专场、特卖补贴等活动;围绕国潮消费,浙江等地开展“非遗年货节”等活动,推出更多国货“潮品”;围绕场景体验,陕西等地开展“夜长安潮长安”等活动,全方位提升消费体验。春节期间,多地还发放面向文化旅游、百货餐饮、汽车家电等领域的消费券,进一步激发节日经济效应。

  新春“开门红”,带动“全年红”。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23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不断丰富的趋势没有变。从热气腾腾的年货消费、预订火爆的酒店民宿等情况看,今年春节乃至全年消费的整体表现值得期待。

  火热的消费热情,需要周到的呵护。春节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做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严把食品和质量安全关,加强价格波动监测,强化价格监管执法,为群众放心消费、开心过年提供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丽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