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找准产业创新主攻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2-15 08:15:59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产业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对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发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海成文章表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塑造竞争新优势,关键是要找准具有战略性、牵引性的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激发新动能。
  
  文章提出,一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发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一个产业的兴起,始于根本性的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新技术、新产品通过采用新的材料和组件,以新的性能和功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处于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正在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并酝酿着全球创新格局的重大调整。
  
  要根据产业创新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下大功夫,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型升级。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打破产业边界,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推进产业创新。回顾历次科技革命,往往是技术进步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形成重大技术突破,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实现创新性发展,最终成长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与以往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多体现为通用性科技革命,不仅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而且使在现有产业交叉融合边界上实现创新突破成为可能。特别是数字技术加速渗透、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经营主体加速融合,促使经营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进而催生产业创新。
  
  要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并完善与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产业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同耦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服务平台、示范载体和标杆企业,特别是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