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9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不久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关通知,指导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对象,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怎样在防范好风险前提下更好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地加快满足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融资需求
1月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向当地金融机构推送了第一批107个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白名单”中的北投荷院项目获得民生银行南宁分行3.3亿元贷款。据悉,这是全国首笔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贷款。
近期,各地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关工作,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贷款在多地加快落地。河南省郑州市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郑州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梳理形成第一批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299个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协调金融机构快速对接落地房地产项目贷款,于2月7日实现首笔投放;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己有10个“白名单”项目获得6家银行新增授信18.58亿元。
“白名单”能发挥什么作用?专家表示,“白名单”是以在建房地产项目为融资支持对象的名单,名单里的对象是项目而非企业。这有利于满足项目开发建设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项目正常建设交付,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进而改善市场预期。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进入“白名单”不意味着房地产项目一定获得金融机构融资,各相关金融机构将根据项目开发建设实际情况、抵押物、资产负债、还款来源等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贷款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