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换上白大褂,打开“鼠房”的灯,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观察记录试验药效……1日一大早,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的一间实验室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齐紫平正紧张地忙碌着。
团队负责人刘青松介绍,他们前期研发一种针对淋巴瘤的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很少有人知道,这款研发中的药物得益于一个名叫稳态强磁场的大科学装置。
这个6米多高的大科学装置,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性能稳态强磁场。
稳态强磁场是物质科学研究需要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在强磁场实验环境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新现象、研究物质新规律,为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学科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科学岛上的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两年前曾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新世界纪录,超越国外已保持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世界纪录。
强磁场下的核磁共振是生物学、医学、脑科学研究的必要工具。“核磁技术对解析药物结构、筛选药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刘青松说,依托大科学装置衍生成果,团队针对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新药研发取得多项进展。
大科学装置要实现其终极科研目标,往往要花费数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但在其“登顶”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科研成果,可以不断催生新应用技术、孵化创新产品,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作借“机”生“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