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2024年,短剧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24-01-25 12:28:35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近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纷纷发布针对微短剧从业者的扶持计划以及筹备数量,推动市场进一步扩容。

  过去一年,影视行业黑马属谁?短剧!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这是什么概念?一骑绝尘、强势突围。要知道,去年全国电影票房549.15亿元,而微短剧的体量竟能接近电影的七成,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然而,短剧发展迅速的另一面是野蛮生长。不少画风媚俗、乏善可陈的内容大行其道,让其质量饱受诟病。原因何在?“短视”驱使。短剧的一大特点是短平快,这使得短剧制作成本低、见效快。因此,很多剧作方为了快速引流变现,以“简单的套路、炸裂的表演、逆天的剧情”为导向,粗制滥造、以量“取胜”。虽然短期内可以快速“圈钱”,但显然不利于长远健康发展。因此,找准短剧定位,规避野蛮生长,是一个重要课题。

  那如何办?主流化是大势所趋。

  作为一种影视产品类型,短剧的最终导向是要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短剧就必须内向发力,从题材到制作,全方位“精致”起来。比如,可与地方文旅合作,让题材更有人文深度,为观众带来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更好的文化体验。

  短剧要摒弃短期逐利的短视思维,对内容进行“革新”,倒逼行业洗牌,如此,才能迈入合规化、主流化发展轨道,真正成为大众乐见的正能量影视产品。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申时行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