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8日电/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其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网发表西南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教授袁正、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夏文启文章提出,为更好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投入,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短板,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畅通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