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随 |
中评社╱题:中华王道文化与两岸地方治理经验之融合发展 作者:纪俊臣(台湾),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中国地方自治学会理事长
【摘要】中华文化悠久,是全人类的资产,而王道文化系中华文化的精随。两岸既为一家亲,王道文化宜成为两岸人民互动中形成全民共识下的宝贵资产。当下两岸敏感度最低的政治互动,就是检视两岸的地方治理成就,并且善加整理后可成为两岸良性互动的介面或平台与标的。中华王道文化既系两岸人民共同享有的伟大资产,两岸人民应无不能克服的行动障碍。在此务期两岸同胞能在可行的方案中找到互动交流的机制,以建立相互融合的发展空间。
壹、前言:中华王道文化在文化世界的定位不容动摇
自2021年2月以来,在乌克兰境内爆俄乌军事冲突,接着2023年10月在加沙发生以哈军事冲突。这些军事冲突既惨烈又凶残,系远超过一般战争的“战争”行为,此乃典型的霸道文化侵略或掠夺行为。针对上揭战争,联合国安理会先后三次表决争战双方停火。但美国、俄罗斯动用一票否决权,导致停火遥遥无期。有学者认为这是美国的衰落与堕落①,此正是美国霸道文化的特质;俄罗斯亦是霸道文化的典型国家。面对二十一世纪20年代以来,霸道文化盛行,导致世界全球化的终结,中华王道文化的发扬备感重要。
关于中华王道文化的发扬系二十一世纪霸道文化的反制文化作为,尤为全球化重生所必须的文化道路选择。为使全球化(globalization)重生,现阶段似可由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着手,以形塑重生全球化的条件。是以本研究乃就中华王道文化的核心价值,以论两岸地方治理的经验融合。基本上两岸的地方治理理论基础不同,中国大陆倾向中央集权式的地方治理;台湾则是地方分权式的地方治理;但近些年来的政策变迁,已使两岸地方治理翻转;亦即中国大陆中央赋予省、市的权能愈来愈多,形同地方分权式的治理;反之,台湾的民进党掌控国家资源,而且牺牲大我成全财团,可说是倾向中央集权式的地方治理。因之,本研究探讨在中华王道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两岸地方治理模式经验下,是否有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贰、中华王道文化的真谛与发展
究竟何谓“王道文化”?何谓“中华王道文化”?以及中华王道文化的真谛如何?中华王道文化过去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替那些怀疑中华文化的西方人士所拟就的题目;也是那些污蔑中华王道文化并指摘“黄祸”者所设定的疑问课题,值得国人重视和解惑。
一、中华王道文化的真谛
王道文化,就是仁民爱物的文化,而且是爱屋及乌的博爱文化。其不仅重视利害关系人的权益,而且关心环境,此可与当代的ESG理论相呼应,而且是先导者。ESG就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是对外关系的环境友善、社会关怀和对内关系之照顾组织成员。此与中华文化所强调的“内圣外王”相结合,形成有道德、有智慧、有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
质言之,中华王道文化可由下列分析中体会其核心价值:
(一)王道文化的界定
质言之,王道文化系本于仁民爱物之理念,内修自己,外匡仁义,以治人治国所形成的道德为基础的文化生活方式。
(二)中华王道文化的真谛
中华王道文化系指中华文化体系之以王道为核心价值,本诸内圣而外王的道德由心起、由己行的实践哲学,推广到统治阶层,乃至社会组织管理阶层的文化素养,形成有伦理体系、有道德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生活样式。
(三)中华王道文化发展的轨迹追踪
由中华五千年或称三千年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华文化系本于民为基本的精神,讲究尊君而非反君。因之,君与臣系统治阶层的生命共同体,君爱民,臣自不例外,以形成爱民的政治模式。
此种中华王道文化在往昔的统治阶层系事先设定为内修的生活模式之主要内涵,而且统治阶层的发展系以地缘政治为范围,促进地区和平,再提升为国家或区域间合作,以促进生活所需之基础建设。
中华传统的王道文化就其积极性的贡献,包括: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两岸一家亲;中国崛起系伟大复兴,也是世界走向大同。
二、中华王道文化的发展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兹以郑和下西洋及现正由中国大陆推动的“一带一路”相关作为所展现的成就,验证中国崛起从来即以中华王道文化发展世界文化,促进人类的安全和幸福自期。
(一)郑和下西洋的成就
郑和下西洋系非霸权的军力申张,应属王道中华文化在异域的宣扬。试想:
1.郑和下西洋多达7次前后28年,超过30余国,航行10万余公里,为地球三周半,皆采“不侵占”原则,间有海盗侵扰亦采肃清,并不占领。此绝与欧西各国东来的侵夺不同。
2.郑和下西洋促进国人对东南亚、印度及阿拉伯世界的瞭解;其在推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贡献,尤其郑和航海图的素材搜集,对国威的宣扬、中华文化的宣扬,皆是先驱者。
3.郑和下西洋系世界航海史的创举;尤其使用尾舵、航海罗盘及水密隔舱,更是航海科技的一大进步。
基本上郑和下西洋,就中华王道文化的宣扬言之,包括: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整体而言,郑和下西洋系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却无耀兵异域之举。
(二)中国大陆“一带一路”的贡献
在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600年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Nazarbayer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当中国崛起之后,中国将以中华王道文化精神,践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正迈向强国之路,即系依循“先经济后政治”的理性决策选择。因之,在国际贸易、产能和产业转移皆有显着的经济发展。当今可在GDP高度成长中,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国。
2023年10月8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更以中华王道文化精神,重申: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经济发展快一些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把成就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中国大陆的高度经济发展给中国人民经济生活有快速脱贫的机会,并正往小康社会迈进。诚如学者指出,实业计划由辛亥革命的推动人孙中山先生所倡议,现已由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全部实现,行有余力推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大事件,其不仅是现实的诉求,亦是历史的回声②。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使中华王道文化在东西半球发光发热,相信是全球化的实践,更是文化世界形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作为。
三、地方治理在两岸的治理作为评析
理论上,地方治理分为四种类型。此即:地方主义者(localist)、个人主义者(individualist)、动员(mobilization)及中央主义者(centralist)。
一、中国大陆的地方治理
大陆各级市制皆以强化基础建设为优先治理事项,经多年来在中国大陆实地观察地方建设,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后,发现地方建设突飞猛进,诸如:交通措施四通八达;观光景点人潮逐增;文化交流逐渐恢复;公共卫生水平提升;大学生求知心强烈;民众对国家认同的情形有显着的增加。
经由上揭六个面向的观察,可以说是地方治理的实行者。其成就可以反应在中华王道文化的实践上。诸如:
(一)仁民爱物系实行重于认知
中华王道文化的可贵处在于实践,而非认知;唯有全民实践仁民爱物的核心价值,始可能主动地重视生命,友善环境,以形塑公民社会的基本条件。
(二)民本主义系民主社会的主要内涵
各国对于民主政治的意涵解释不同,但“民为本,君主次之”的孔孟思维,如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系中华王道文化的核心价值。地方政府依循国家政策推动国家基础建设,增加人民受教育的机会,给予民众更具竞争力的就业能力,皆是民本主义的实践。正说明地方治理之核心价值受到尊重,始有今天的地方治理成就。
(三)经济生活系政府施政绩效之评量基准
任何国家皆当以民之所欲为施政考量的前提,而民欲无穷,政府并无能力完全满足,祇有改善人民的经济生活,使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始可能安定。因之,经济生活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系政府与人民共同的责任;唯有协力策进,始可能改善和进展。此即地方治理的实践,从而亦可衡量政府的作为能力和绩效。
(四)年轻世代的培育,银发族群的乐活,皆是地方治理的工作重点
由于整个世界朝高龄化发展,甚至有些国家已超高龄化;反之,祇有少数落后国家生育率仍在提升。一般言之,高龄化、少子化系一体之两面。面对此种非常的人口结构,唯有重视年轻世代的教育和培养,以使该等年轻世代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已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此外,对于年长的资深公民,应藉重他们的经验,在相关社会机构从事讲学和交流,促使这些国家机构成员皆能有高水平的能力,以为国用。
(五)不良风气已有改善的余地
在现代的公民社会,人民有不良的风气务必逐步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善风纪,不法行为一律移送法办。法治社会不允许违法行为与特权,人民皆能有法治观念,社会必然减少许多违法的事件。因之,评比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常将社会安全列为评量的指标之一。
以上皆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此即谓我大中华儿女,在中华王道文化下孕育的中华儿女,能有其他种族所无的政治素养,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受到外来民族的欺侮长达百余年。此时此刻的大国子女,正是发挥中道力量的伊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