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区域兴则国家兴
http://www.CRNTT.com   2023-12-05 07:54:40


  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近几个月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完成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应无问题。中国经济年度增长下一步的走势如何,能否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并研究的一个重点。

  北京日报发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文章认为,对中国经济而言,随着基数的不断扩大,保持和提升经济增长的难度来自于两方面:从国内看,高质量发展成为主轴,并非所有的手段都能用于推动经济增长,也并非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我们需要的是高效、协调、绿色、安全的增长;从国外看,发展环境更为紧仄,遏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围堵打压将会不断增强。但长期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和深厚潜能,只要战略与政策铺排到位、体制机制具有活力,中国经济就能够持续保持平稳增长。

  文章指出,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具有一系列有利条件或比较优势,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和创新人才优势等。从区域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也非常深厚。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民经济即为区域经济的总和,正所谓区域兴则国家兴。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就能将区域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

  文章分析,从区域视角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或增长的潜能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城乡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对中国而言,广大的农村既是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说,全面建设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但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所在,乡村振兴必然会带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这种潜能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填平补齐”,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实现农村与城乡统筹谋划、一体提升,大幅缩小城乡差别;二是“公平交易”,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同权同则。激发潜能根本路径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在此基础上推动城乡互补、工农互助。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在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发展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推动优势骨干企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先进技术手段进入农村、服务农业和农民。

  行政交界地区加快凸起。各层级的行政交界地区涉及到很大一片国土,由于内部轻视和外部争斗,大部分行政交界地区都处于欠发达境地,其加快凸起可能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源。除了行政区内实施加大投资、开展对口帮扶等举措外,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是促进行政交界各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区,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一体建设,实现相互支撑、互利共赢。如此,掣肘就变为了互助、边沿成为中心、冷区也成了热地,这一片国土的经济能量就能充分释放。

  “泥沼”城市重振雄风。“精彩纷呈、美妙绝伦”是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区分化问题。其中一个现象是少数曾经发展领先的城市出现经济增长失速,陷入困境。主要表现是负担沉重、结构老化、创新不足,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内部“破窗效应”和外部“马太效应”双重影响。这些城市基础条件较好,国家通过战略倾斜、政策激励及队伍建设等手段,将有助于这些城市走出泥沼、重振雄风,重新成为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