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今年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有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消费、稳投资、稳就业,发挥财政投资引领作用,综合施策提振民间投资。针对房地产、地方债等重点领域痛点、堵点,尊重市场规律,用法治化、市场化措施手段化解风险,促进供需两端合理调整。
中国网发表时事评论员瑞长安文章介绍,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制造业投资增长6.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4%,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度达到83.2%,说明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在持续释放,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在持续增强,提振和扩大内需与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得到有效统一。
文章分析,在一系列提振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正呈现三大积极效应。
一是“疫情疤痕修复效应”。
接触型消费场景加速恢复是疫情过后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居民出行、餐饮、快递、购物以及大宗消费迅速恢复。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61.5%,而过去几年这一数据为40%左右。居民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度达到8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服务零售额增长18.9%。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是46.1%。
这些数据有力说明,一系列稳消费措施以及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所形成的稳经营主体效应,有效传递到了就业和消费层面,所谓“疫情疤痕”在消费层面率先得到有效修复。
二是“创新动能勃发效应”。
近期,投资者对华为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进行价值挖掘,说明中国本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这些年,中国经济不仅遭遇疫情冲击,还受到外界的种种打压和围堵。但越是如此,我们推进自主创新的动力就越足。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4%,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新三样”出口增速高达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