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东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3-11-26 08:30:35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新时代以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由21.63%增至24.02%,34.64亿亩森林发挥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的重要作用。仅黑龙江森林面积就超过3亿亩,位居全国前列;森林植被碳储量9.6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0.44%。当前,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东北林区城市产业结构从“一木独大”向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材加工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转变。同时,依托国内大市场,用好冰雪这一宝贵而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发展资源,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当前,应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把生态优势和地理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尊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冰雪经济。

  建久安之基: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贡献

  文章认为,东北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新征程上,应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厚植产业安全基础,强化能源安全保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提升国防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商品粮占全国三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40%。然而,也要看到,黑土地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要求东北地区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在粮食生产、储备、稳链、增效、抗灾等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构建起价格、补贴、保险等多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二是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加快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三是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把当家品种攥在自己手上。四是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五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当前,东北地区应在突出抓好高质量原油稳产的基础上,聚焦国家“双碳”目标,持续加快风光核储等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能源多元化供给体系。同时,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