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累计实现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存量优先、循序渐进,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要继续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动常住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获得感、归属感。
二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一方面,需顺应人口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提升发展优势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要建设都市圈、打造城市群,建立健全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更好发挥城市群、都市圈整体协同效应,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县城“一大一小”两头,推动其他城市增强功能品质和发展活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
三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牢牢把握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特征,塑造城市绿色人文宜居环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特别是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引导城市人才入乡发展,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促进农业经营增效,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