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23-10-15 09:06:01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路向。要全面领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就必须深刻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逻辑。

  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羊城晚报发表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揭晓、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讲师李灵曦文章表示,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由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分析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方位审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同时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并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中国发展阶段的转换,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速快而不优等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中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发展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因而必定对中国的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前瞻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其中新质生产力的“质”指的是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由此可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但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经济发展转向以内需为主导。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动国内大循环,要以满足内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凭借其高效、环保等特质,引导和催生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科技创新还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和经营模式转型,更重要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当然,新发展格局并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因此,无论是推动国内大循环,还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