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振兴乡村产业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http://www.CRNTT.com   2023-08-25 07:54:26


 
  二是推动以产聚才,完善人才体系。首先,针对长期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但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群体,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向其收购初级农产品,农闲时招其进入企业务工,充分吸纳这部分群体进入产业体系。其次,为生产经验丰富、熟悉乡村环境的“土专家”、“田秀才”提供到优秀产业示范园区学习的机会,学成后返乡创业或指导农民创业。最后,广辟引才渠道。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待遇、完善晋升机制,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低息贷款、创业保险等保障,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开展合作。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用好“留守”资源。首先,整合基层资源,持续优化公共资源布局和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断下沉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城乡结合部和边远农村地区倾斜,吸引劳动力回流。其次,充分利用留守人员这部分人力资本,引导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建造小菜园、小果园,开办超市、理发店等服务门店,在家门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后,发动留守妇女闲暇时编制手工品,在自家院落开直播卖手工品,录制并运营农村生活、美食制作短视频,以新产业新业态促就业增收。

  四是传承乡土人文与产业发展并举。首先,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建立地方志物产史料资源库,为农产品品牌运营赋予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具体可通过塑造农产品文化故事、开发特色文创周边产品、随产品附赠文化手册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其次,将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深度结合,开发面向老年人的沉浸式体验养老生活的旅游项目。创办棋牌馆、广场舞馆、老年人养生馆、垃圾分类科普班、智能手机培训班等文娱活动场所,根据前来旅游的顾客需求,为其量身打造体验项目。最后,推动博物馆等资源下沉乡村。依托博物馆建造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契合的特色建筑园区,定期在园区开办农耕器具展览、特色手工技艺展览、特色农作物生长过程可视化展览等文化活动,带动当地手工艺品、原生态农产品销售。

  五是完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收益。首先,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留给农民,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产品、卖服务转变。具体可通过由农户售卖拆包即炒的半成品、提供分拣搭配蔬菜包服务等方式,将原料加工包装为预制菜品,既增加产品附加值,也使农户直接获得收益。其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具备乡村社会关系网、在乡村具有一定声誉的“村庄经纪人”群体,使其对接小农户的组织管理,高效组织调动小农户参与全产业链发展,切实维护小农户的利益。最后,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推进“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