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能源转型寄望于重大技术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3-08-24 08:53:52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电/对于这两年的资本市场来说,新能源无疑是热点之一。其中虽不乏炒作因素,但由此也能管窥到人们对能源转型寄予的厚望。
  
  但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是,在能源可获得性、能源价格和绿色低碳三者之间,很难寻求平衡。人们通常称之为能源不可能三角,意指这三者之间只能择其二,几乎不可能三者兼顾。
  
  这是能源转型面临的最为核心的问题。三者的不可兼得刚给我们上过一课:因全球传统能源企业削减油气投资,实行绿色低碳转型,使得能源供给收紧,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一度飞涨。我国也因煤矿限产等因素导致煤炭紧缺,多省曾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也就是说,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尚存一个巨大的鸿沟。新能源虽被寄予厚望,但此时此刻,仍难作为主体能源担当大任。在能源消费总量难以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唯一可能的突破是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这种创新须是跨时代和突破性的。创新理论开创者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可以破坏旧产业,创造新产业,同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调整和演变。他就此有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马车连续相加,也决不可能得到一条铁路。
  
  正因如此,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美国发布了《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欧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法案》,日本出台了《面向2030年能源创新战略》。我国也陆续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
  
  当前尤其要警惕的是,能源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要耐下性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但姑且不论资本市场的轮番炒作,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规划也仅停留在圈一块地做产业园,在初级容易产业化的环节大干快上,以致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之忧,但对于重大的技术攻关,则因风险大、见效慢,投入略显不足。比如,我们的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技术仍然偏少;我们的能源技术装备尚存不少短板,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须大量依赖进口。
  
  国际能源署曾评估认为,为实现碳中和,到2070年有35%的减排量所依靠的技术目前仍处于原型或示范阶段,有40%的技术尚未被开发出来,汽车运输、海洋和航空运输、冶金、水泥生产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产业所需要的突破性减排技术均不成熟。为此,当前的能源转型需要从资源、资本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耐下性子,或是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或是加快战略性、前瞻性电网核心技术攻关,或是加大传统能源绿色升级核心技术攻关。唯有甘坐冷板櫈的精神,核心重大突破才有可能实现。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晓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