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制度型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3-08-21 08:39:36


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光明日报发表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禹文章认为,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就是从商品要素流动的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开放转变,要求我们既要学习规则,又要参与规则的制定,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跟随者和接受者向参与者和制定者转变。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国内制度和国外规则高效协同,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使开放与改革深度融合,以制度型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制度型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文章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5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结构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质的变化。未来10-15年,经济结构仍有较大转型升级空间,并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比快速提升,2000-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3.8倍,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坚实基础。从消费结构看,居民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服务消费的需求增长最快,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估计到2025年,中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有可能从2022年的43.2%提高至50%左右,由此将带来约10万亿元的新增消费市场。

  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不少问题需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加以解决,推进制度型开放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一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短板,而一些卡脖子的问题就主要存在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开该领域的市场准入,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国际高端要素的进入,尽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二是通过制度型开放,可以进一步扩大对优质商品与服务的进口,在释放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三是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推动构建新型价值链合作机制,着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助力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规则体系的支持者、维护者,并参与、引领和主导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监管标准等经贸规则的制定,推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规划、机制与国际接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