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
住户短期贷款增加,意味着居民消费信心有所增强。5月,市场销售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环比增长0.42%。
近年来,消费信贷的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如何发挥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助力消费恢复向好?记者近日走进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调查。
消费金融助力消费恢复,满足升级需求
“在手机上按流程申请就能贷到款,挺方便。”湖南长沙的顾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为了给家里添置新家具,她从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了消费信贷。两年来,置办小家电、购买心理学课程……消费信贷帮了她不少忙。顾女士说,消费信贷可以随借随还,很快就能到账,还经常有一些优惠活动,比较符合自己的消费习惯。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不少人还借助贷款升级消费,把生活打理得更加丰富。在北京工作的90后郝女士说,平时自己刚性支出不少,遇到想买的大件商品时,她更倾向选择线上分期付款,“这样开支压力会小一些。”
消费信贷除了用于日常消费,还可用于房屋装修、旅行等消费。目前,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其中,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相对较高,在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相应的贷款规模占比最高、产品利率更优惠;消费金融公司覆盖人群较多,已累计服务近7.9亿人次;互联网平台则在嵌入消费场景方面有更多优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我们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
“实证测算表明,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能够助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承惠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社会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行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服务覆盖面
陕西延安的曹女士经营着一家婚庆公司,平时收入不太稳定。最近她搬入新居,要置办家电等用品,在购物平台上选购完毕后,她直接在付款时选择“分期付款”。“有些商品能享受到免息,有些还能参加满减活动。”曹女士说。
当前,线上化、场景化是消费信贷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客户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较高,习惯使用手机理财和借贷,优质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好满足客户的使用偏好。”中银消费金融首席运营官章涛说,年轻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是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主力,也是消费信贷的主要用户。
如今不少银行发力年轻消费群体,拓展线上化服务。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线上消费信贷申请人数超155万,客户提款超过100万笔,其中35岁以下客户用款比例达37%;微众银行“微粒贷”的统计数据显示,成功授信客户中约一半为35岁以下,今年以来已为近950万名年轻客户提供贷款服务。
线上化、场景化离不开银行整体运营系统的科技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信贷领域,支持小额、海量、高频的消费信贷服务。
“当前,金融科技已经贯穿于获客、运营、风险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智能识别、快速响应、精细运营、精准风控、优化体验,科技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介绍。
中邮消费金融董事长王晓敏介绍,公司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信息系统可支撑日交易峰值超100万笔,贷款自动审批率达98%。
嵌入消费场景让消费信贷更容易触达消费者。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可以直接选择消费分期,同时就完成了消费信贷。一些金融机构与客户丰富、交易活跃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入客户资源或是发放联合贷款,也有金融机构尝试自建消费场景。此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依然注重线下场景拓展和线下贷款审核。“我们通过送贷上门、面对面服务,更全面地瞭解客户诉求、消费习惯,有助于判断客户的生活水平和家庭状况,从而更精准地‘画像’。”兴业消费金融副总裁杜一谦介绍。
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构建良好信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