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唤醒印尼侨批的“海丝”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23-03-29 09:40:14


 

  “自古以来,闽南一带的百姓便有‘漂洋过海,过番谋生’的传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人们移居的主要目的地。在外打拼的华侨华人把钱款和书信辗转寄回家乡,侨批应运而生。”印尼—中国泉州侨批文化交流论坛期间,侨批收藏家与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黄清海向记者说。

  黄清海介绍,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收藏侨批,藏品包括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地间的侨批家书、侨批汇款单据、华侨出入国证照等,其中有不少1949年前的印尼侨批。

  “印尼侨批记载了印尼华侨华人胼手胝足、敢闯敢拼的创业历程,也记录了海外侨胞与家乡侨眷天海一方、相互守望的浓厚乡情。从这些侨批中,我们可以还原老一辈华侨华人出洋做苦工,进而开店做买卖,再到办公司、逐步建立华人商业圈的全过程。他们积极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在经济上襄助家乡亲人、支援家乡建设,为促进当时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黄清海说。

  “印尼侨批浓缩了先辈们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韧的奋斗精神。”论坛期间,印尼华文作家协会总主席袁霓对记者说,“为了给家人创造美好生活,先辈们漂洋过海来到印尼。他们不畏艰辛,踏实勤恳,把辛苦攒下的银钱随同家信寄回家乡,为当时的中国送去重要的侨汇。印尼6000多个有人居住的海岛,大部分都留有华侨华人奋斗的足迹。福建、广东、海南等各地,也都流传着先辈们下南洋、报桑梓的故事。”

  “论坛上的讨论唤醒了我对侨批的记忆。”印尼雅加达南安同乡会主席高景源与记者分享了他的家族与侨批的故事。今年已年逾古稀的他,年少时跟随家人从福建南安迁居印尼,至今已在当地定居50多年。

  “我们高家南渡印尼有100多年历史,祖父辈亲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烟。听家人说,那时,从印尼往家乡寄信,过程十分艰难。新中国成立前夕,还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寄出的信件有时即使贴满邮票,也可能在过程中因为货币贬值、邮资不够而无法送达。但无论过程如何曲折,我们始终没有断了和家乡的联系。”高景源说,“直到今天,我们还保持着和家乡亲属的联络,经常互有来往。现在,我家中还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祖父辈与南安亲属之间往来的信件。虽然不少纸张已经破旧不堪,但其中饱含着对故乡割不断的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