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外汇市场均衡平稳基础牢固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08:57:26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电/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去年末上升568亿美元,升幅为1.82%,连续4个月回升。自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
  
  经济日报发表署名金观平的评论文章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对经济金融大局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去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股票和债券指数大幅下跌,美元指数创20年新高,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相继创下近年来新低。中国外汇市场运行之所以经受住了考验,主要得益于两大支撑因素,表现为两个“韧性增强”。
  
  文章介绍,国内经济尤其是涉外经济发展韧性增强,国际收支稳健运行得到有力保障。首先,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发挥了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导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417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顺差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3%,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体现了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优势对国际长期资本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其次,外债结构总体优化,风险总体可控。近年来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存贷款等传统融资型外债调整幅度相对平稳。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加明显。二是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的货币错配风险。去年人民币收支在中国跨境收支中的占比接近50%,较2016年提升20多个百分点。三是市场主体主动管理汇率风险,更多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去年全年企业外汇套保比例为24%,较2016年提升11个百分点。此外,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不断完善,为跨境资金平稳流动、外汇市场理性交易提供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
  
  文章指出,展望未来,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稳定。同时,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也将继续为跨境资金流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接下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继续推进外汇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数据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紧缩节奏可能有所放缓,相关溢出影响将边际减弱。相信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以及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等因素支撑下,外资将继续稳步投资中国证券市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