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找出合适的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艰辛探索。
2010年至2012年,朱文良和研究团队成员做了大量催化剂研究和筛选试验,但始终没有突破,催化剂的寿命一直停留在几十个小时。
“在这个阶段,要筛选大批催化剂,每种至少开展10个试验,在不同的温度、配比、压力等条件下,一个个试。”团队成员刘红超至今难忘这段最煎熬的日子——明明很努力,但一直看不到突破的希望。特别是有一次,试验快做完时,突然因为打雷停电了,数据丢失,只能从头再来。
研究没有突破,沮丧也在所难免。回忆起那段时间,朱文良说,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但庆幸的是,“那时我们都是年轻人,大家劲往一处使,没有一个人放弃”。
2013年初,团队成员终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曙光。新开发出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寿命达到900小时,已经到了技术突破的临界点。
接下来,催化剂寿命被不断延长:1150小时,6400小时,16000小时……催化剂的难关总算过去了。
在争吵中加深理解
在提高催化剂寿命的同时,试验规模也在扩大。
中试是一个承上启下、把实验室成果往工业化应用的过程,催化剂填装量从1克变成100克,放大了10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