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26日电/岁末年尾,总结这一年中国经济的表现,研判新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舆论热点。向前看,虽然风险挑战仍然不少,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一来,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将给经济恢复带来积极影响;二来,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只要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基数效应将对明年经济发展形成一定支撑。综合研判,明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
北京日报发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咨询课题专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文章表示,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3年经济工作明确了重要方向,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特别是我们国家,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扩大内需才能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而且,中国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将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总的来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想方设法扩大内需正当其时。
文章指出,综合来看,数字化转型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在服务业方面,互联网可以成为赋能传统业态的抓手,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家政、旅游等领域都有融合文章可做。“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可以成为接下来改造升级的具体落点。另一方面,生活服务数字化消费已成为中国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网约车、外卖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小视频、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消费途径。这些新业态也催生出了“数字游民”、自媒体工作者、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相关部门继续发力新需求的创生,也将为新增就业丰富源头。
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着力点在于制造业。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可以刺激现有市场需求,而且可以推动产业技术革新和模式变革。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涌现出“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模式。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近期出海的部分企业家谈到一个共同感受:以前把外国的新东西搬回国内有市场,现在把中国的新事物推向国外也有市场。接下来,制造业应该更加积极地拥抱和引领数字化新潮流,持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适应新业态,找到激活庞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现实路径。
文章认为,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结合点。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将这些结合点变成经济的增长点,就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日前发布,明确提出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在顶层设计之下,方方面面都积极行动起来,相信这股浪潮将从供需两端发力,带动中国经济稳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