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运用信息技术 赋能精准监督
http://www.CRNTT.com   2022-10-13 12:21:19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要求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监督作为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水平、规范化水平。”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要不断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就必须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做实平台支撑。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核,也是监督治理的要素。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适应数据革命带来的变化发展,用网络打破信息壁垒,用系统固化工作流程,用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未来的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还需进一步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互联互通、统一安全的数智监督平台,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坚持系统观念,实施“一盘棋”战略,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把纪检监察数智监督平台建设和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建设结合起来,在政务服务平台及公共数据库建设初始,就将纪检监察监督功能嵌入其中,做到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建设。要运用区块链技术透明可信、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推进区块链与电子政务全面整合,加强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医保社保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的应用,提高有效遏制腐败滋生的能力。要加强智慧纪检监察监督平台建设,构建覆盖检举举报、问题线索管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审理处理、涉案款物管理等监督执纪执法业务平台和行政办公、组织人事、场所管理等办公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理与自我监督的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

  以新技术运用为核心,助力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提升精准发现和查处腐败的能力。融入监督检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纪检监察机关对行政审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公共资源交易乃至海量的公权力行使信息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多维度的关联、碰撞、分析,准确发现违规违纪线索,并通过平台进行实时推送,交由线下有管理权限的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核查。融入审查调查,提高案件查办效率。在外调方面,利用数字化、物联网时代各类数据互联互通、可溯源的特点,从大数据分析比对中确定可疑点位循线查找,高效发现并破解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的腐败案件。在内审方面,运用元宇宙技术,实现远程谈话、远程取证,提高谈话取证效率。融入案件审理,辅助把关案件质量。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案件审理工作中,建设辅助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学习大量案例构建知识样本和模型,然后对证据材料、定性处理等进行比对鉴别,发挥智能把关校验作用。融入警示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技术,让受教育者更具沉浸式、互动式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廉政警示教育效果。融入生态监测,增强预防腐败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预测能力,可以预测出更加准确的廉政风险点、腐败滋生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制度盲区以及伴随腐败产生的相关信息,以“让数据说话的方式”,帮助纪检监察机关有效掌握相关情况,做到早预防、早提醒、早处置、早治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