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2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姑苏古城北,步入一条小巷,在粉墙黛瓦间,人们抬眼就能看到那座与苏州人历久相伴的北寺塔。这条小巷名为塔影弄。傍晚,路灯亮起,将北寺塔的剪影映在小巷墙上,以“塔影”为元素的互动装置引得行人驻足体验。
“塔影入弄”的回归是姑苏古城“微更新”中的一幕。
“街巷更新前,弄里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都觉得小巷名不符实,‘塔影入弄’没处看,祗有老旧、破乱的巷子。”住在附近的老人徐文英说。
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北寺塔高70多米,是姑苏古城区的地标之一,稍微开阔一点的地方抬头不难看到塔影,但要让塔影入弄却不容易。
近10年来,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古城保护,以“微更新”推进老旧街巷改造,便利市民生活,盘活文物古建,引入创业创新,让这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断彰显青春活力。塔影弄这样的小巷再度名符其实。
姑苏区32号街坊是江南文化传统风貌的典型代表区域。60多岁的居民荣幼竹,在32号街坊一处上百年小院落里,与十多户邻居挤住了几十年。老房子维修不断,影响生活。住小院,少阳光,衣服总发霉,连上厕所都不方便。
古城改造中,政府把选择权交给居民,愿意迁居的可以住上楼房,选择留下的由政府提供资金改善公共环境。荣幼竹家搬到了几公里外,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现在住90多平方米的楼房,房子宽敞了,心也宽敞了。”荣幼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