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调整业务模式。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在实现技术突破开发新品的同时,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接单业务模式。在满产的情况下,解决了产品胀库问题,实现经营平稳运行。
主动尝试数字化改造升级。“数字化为国际贸易新业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外贸企业运用数字化工具驱动企业发展,通过生产设备、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改造来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李志起说。
民营企业外贸持续向好,除了本身有扎实的竞争力,亦得益于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5月份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13条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
为加快恢复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多地建立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在货物通关、融资贷款、复工复产、招工用工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6.9%,达到42.5万家,表现优于整体。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与其追求订单的增长,不如追求利润的增长。可以通过收取保证金、预付款等方式降低风险,同时,减少高度定制化产品订单,将标准性、兼容性较强的产品作为主要出口方向。”李志起说。
齐冠钧建议,政府层面应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利用汇率避险工具,提升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提升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的精准性。
“随着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其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巩固。”齐冠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