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深圳将修复南粤古驿道342公里
http://www.CRNTT.com   2022-07-19 17:23:18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据深圳特区报报导,马帮栉风沐雨,商队结伴缓行,踏着一块块青石板,载负人员、物资、文书,往来南北,最远可溯及秦汉时期中原人入粤……记者昨日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工作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大鹏新区、龙华区率先开展以来,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日前出炉的《龙华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实施方案》,龙华区古驿道将规划连接线约6.49公里,沿线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交汇。

  龙华区的历史遗存景观节点阳台山胜利大营救雕像、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将连入古驿道系统,打造红色革命主题区,形成区域红色旅游路线。古驿道保护利用还将与绿道互联互通,最大化利用。如深圳北站中心公园通过“公园+绿道”模式,集文化、休闲、娱乐、产业于一体,让郊野自然与历史记忆融入市民生活游憩活动。

  据悉,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贯穿广东21个地级市,串联起1200个人文及自然生态节点,链接起源源不断的物流、人流和文化往来,是南北通融和中外交流的重要路径。

  深圳规划到2035年建设体现多元文化主题的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342公里,包括古驿道线路+古驿道连接线,通过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节点,挖掘和活化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大鹏新区的古驿道数量,居深圳之最。《新安县志》记载,大鹏古道为“广惠要冲”,即广州府到惠州府的必经之路。大鹏新区推进古驿道先行示范段本体修复建设,促进古驿道活化利用与文旅活动融合。2022年1月,一条充满自然野趣、纯手工制作的4.2公里长郊野径手作步道,在大鹏新区坝岗坳古驿道建成开放。

  2021年,深汕合作区新发现3条共7段古道本体遗存,发现多处古代石碑、军事遗址、茶亭、渡口等,明确了联系潮汕与广府的深汕古驿道本体段及连接线走向。目前,赤石镇的东都岭古道碗窑段、双宫岭古道洋坑段及连接线的古驿道环线修复工程正在推进。“古驿道+”创新模式,将促进当地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铃声清越,穿透历史。一条条富含文化、经济、体育、旅游、农业、生态等元素的南粤古驿道,串联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历史遗存的沧桑,绵延千年,生生不息,未来将写就新的篇章。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