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化精准问责规范问责,规范实施容错纠错
http://www.CRNTT.com   2022-07-14 11:17:32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报导,实施容错纠错,通过宽容改革发展中的失误错误,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对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不予问责或免予问责、从轻或减轻问责等情形,这是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级党组织规范精准问责、依规依纪依法容错纠错的重要遵循。我们要认真落实《问责条例》精神,积极推进实施容错纠错机制。

  要从问责理念上深化对“三个区分开来”的认识

  干事创业有风险,祗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当前,问责发挥了重要的利器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问责加码、泛化滥用问题,使问责的警示作用打了折扣,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消极避责心理。针对上述问题,《问责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可以不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这一规定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要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规范、精准问责,捆住干部乱作为的手脚,放开束缚干部担当作为的手脚,树立鲜明的干事导向。开展容错纠错必须按照这一要求,科学区分为公为私、无禁有禁、无意有意的界限,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全面辩证地看待出现的失误。在问责调查过程中应一并考虑容错情形,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情况,对失职失责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做到该容的大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不拿容错搞松绑,用好容错“度量衡”。山东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了《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的办法(试行)》,着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现实中多发情况,合理界定容错情形和条件,对触碰复杂矛盾、新官理旧账,勇于打破僵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着眼推动发展、主动揽责担责的,注重看主流、看大局、看长远,不简单“扣帽子”,只要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及时予以容错纠错。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