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对可持续硬科技企业的重视度不够,无法发挥可持续硬科技企业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被低估
香港长期作为境内外资金的过境通道,交易和波动较为频繁,但也存在投资偏好的引导问题。很多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被低估,股价长期破净,融资能力和激励功能丧失,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企业在香港的投资信心和发展动力不足。具体而言,在股价破净方面,177家央企在港上市公司中,共有114家公司2021年度交易均价低于2010年末每股净资产,占比64.41%;在资金流向和交易活跃度方面也均不是主流。因此香港资本市场应从战略上将香港从短期资金的“过境通道”逐步转变为长期资本的畜水池。这就需要有一大批吸引“短期资金”成为“长期资本”的投资标的。
(二)主流依旧传统,硬科技企业被忽视
港股市场长期偏好金融、地产等板块的大盘股,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曾是港股的中流砥柱。2018年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可选消费等新经济板块异军突起,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成为新宠。中国内地地产、金融、消费、TMT等领域的企业让世界资本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也使得相关板块迎来估值提升和资本聚集。但是,代表中国真正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和高端科技企业占比小、估值低,具备很高硬科技属性的工业企业长期被香港市场投资者忽视。这导致很多具备优秀的硬科技内涵的工业企业较少选择香港市场作为IPO目的地,同时加剧了已经上市的硬科技工业板块被投资者忽视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