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从考古文物中汲取文化养分
http://www.CRNTT.com   2022-05-27 16:50:23


  中评社北京5月27日电/网评:从考古文物中汲取文化养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康岩

  栩栩如生的秦兵马俑威严肃立,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一大一小青铜牺尊萌态可掬,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笔法遒劲、气势磅礴,科学复原后的李倕凤冠尽显精美华丽……不久前,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外试行开放。考古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科技保护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公众考古中心的精心设置,打通了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向公众全方位展示考古工作。

  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据统计,陕西考古博物馆展陈的4218组5215件文物中,90%以上都是首次公开对公众展出。石峁遗址、杨官寨遗址、芦山峁遗址、梁带村遗址……这些历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在这里首次大规模、成系统展示。精彩纷呈的“明星”文物,不仅对考古爱好者来说是一场文化盛宴,也可以让普通观众领略蕴涵其中的丰富知识、智慧和艺术。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陕西考古博物馆,除了精美文物,还有更多文化元素、科技元素等待观众挖掘。蒲城元代壁画墓、贺家庄车马坑遗存,被“搬进”博物馆展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按比例缩小的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剖面模型,让观众直观了解先进技术手段在考古领域的实际应用。在帮助人们了解考古发现进展的同时,陕西考古博物馆也搭建起联通观众和考古文保工作的桥梁。以考古为主题,从文物的视角解读遗址,讲述属于考古和考古人的故事,就能让更多人在走近考古、了解考古的过程中共享遗产保护的成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