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新中国城市发展的伟大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探寻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华民族由此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而城市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心所在。然而,新中国城市发展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新中国城市发展在几十年间历经新中国成立最初30年的重建与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统筹发展,新时代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三个阶段。新中国的历史虽然只有70多年,然而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成就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发展,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展新中国城市历史研究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新中国城市发展70多年的历程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研究者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立足丰富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探寻新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加强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史“三大体系”建设。城市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结构组群,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新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中国历史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城市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近年来显示出强劲的学术生命力,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城市史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理论和方法构建方面也颇有成绩。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中国城市通史》(七卷本)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城市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其下限止于1949年。新中国城市史是中国城市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新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可以说中国城市史“三大体系”的构建是不够完整的。因而深入系统地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是推动中国城市史学科“三大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举措,也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培育城市史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的重要方向。深入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城市史学科从目前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环境学、宗教学等学科各自为政的研究现状中突破出来,形成以坚实而丰富的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学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