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历史小说应兼容真实性与艺术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0:33:03


  中评社北京4月19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处理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小说创作者绕不过去的课题。历史小说的创新不只是技术性的创作手法,还必须具备一种连接当下、关切时事的情怀。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两者并臻,才能诞生新时代的经典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古与今、守正与创新,是当代作家绕不过去的重要命题,这一点在历史小说写作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历史学者力求真实性,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小说家的内心却总怀有一种冲动,为历史多添加一些戏剧性,尽量让它变得好看。真实性与艺术性,这两者之间当然没有非此即彼的矛盾,但仍然存在一个平衡与调和的问题。

  处理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小说创作者绕不过去的课题。真实性与好看,哪个更重要?过度拘泥前者,往往失之呆板乏味;一味追求后者,则有篡改虚无之嫌。历史文学的黄金平衡点究竟在哪里?这些是我在创作《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等作品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在我看来,若要厘清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需要创作者加深对守正与创新的认识。

  “守正”,需要我们尊重历史真实。历史小说与别的文学题材不同,它基于真正存在的历史,其文学魅力,很大程度源于这种真实感。譬如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论多么尊刘抑曹,也不会改写三分归晋的历史进程;无论“状诸葛之多智”到什么程度,也要面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这种无可改变的史诗感,恰恰是《三国演义》最具魅力的地方。与之相对照的是,上世纪20年代,有人写了一部《反三国演义》,大笔一挥,让蜀汉统一天下,痛快是痛快,艺术价值却无甚可观。足见对历史基本事实的尊重,是此类小说创作的一个大前提。史实的皮之不存,艺术的毛将焉附?

  当然,再高明的历史学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历史。因此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在把握“守正”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要在历史空隙中填入一些原创要素,通过发挥文学想象力,赋予发生在古代的故事以现代意义,这就离不开创新意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