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用好十年禁渔窗口期与时间赛跑
http://www.CRNTT.com   2022-04-13 13:31:28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据新华社报道,“巡江的时候,经常可以见到一团团新出生的小鱼苗,数量众多。”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边,从警13年的长航公安民警严谨望着水清岸绿的景象对记者说,“长江水生生物数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9日上午,在这个由宜昌市政府和三峡集团共同设立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约23万尾子二代中华鲟被放流长江,规模超过过去10年子二代中华鲟放流总和,放流规格与年龄梯队丰富性也为历年之最。

  “此次放流中华鲟均为2009年以来繁殖培育的子二代中华鲟,放流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策略,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半岁。”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介绍,年龄13岁的子二代个体中,部分雄性个体进入了性成熟期,这在往年少有,对野外种群数量补充和年龄结构调节意义重大。

  在地球繁衍1.4亿年、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近年受涉水工程、航运、捕捞、污染等影响,群体数量逐年减少。科研部门统计,每年洄游至葛洲坝下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已经由1982年的1000多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50尾。

  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研究中华鲟的研究机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以来已连续开展65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放流数量近530万尾。

  “当前中华鲟野生种群繁殖艰难、种群数量极度濒危,依托人工种群开展的放流有利于中华鲟野生种群繁殖恢复。”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和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此次大规模放流对持续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具有别样意义。

  从事长江水生生物研究和保护多年的姜伟坦言,长江流域2020年开启十年禁渔后,部分小型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快速繁殖,数量大量增加,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提升却很难一蹴而就。“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十分艰难,我们仍在与时间赛跑,尽量缓解野生资源衰减对中华鲟种群繁衍的不利影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