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种粮农民权益?
化肥是关系粮食安全的特殊商品。针对不法流动商贩,周玉战表示,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要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另一方面要多部门联合执法,构建跨区域联动机制。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流动商贩推销“问题化肥”、不法分子制售假劣化肥等问题,安徽省高度重视,要求各地严查严打,维护种粮农民权益。定远县、南陵县、怀远县等地反馈称,当地已经积极开展整治行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农民权益。
定远县对全县5家肥料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的同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检查肥料经营门店和进村入户倒查相结合,坚决遏制“忽悠团”进村推销肥料现象。南陵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立即对全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再次进行全面梳理摸底,将进一步健全监管常态长效机制,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对南陵县辖区内销售的肥料进行抽检全覆盖,把不合格农资商品清出柜台、仓库和市场。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多位干部群众和专家认为,遏制流动商贩推销“问题化肥”“屡打不绝”现象,还需坚持全国“一盘棋”思维,补齐全链条监管短板,在全社会织牢共治网络。
“随着国家加大对化肥市场的监管力度,一些伪劣等问题化肥制销人员已摸清监管‘盲区’,选择流动作案,从盯住农资店向走村入户‘一对一’销售转变。”受访的市场监管部门干部建议,当务之急还是健全全国联防联控机制,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动,针对坑农毁粮新动向,创新思维、以变应变,加大联合检查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偏远地区、小型化肥企业的监管,做好源头治理,避免农民财产受到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