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怀远县河溜镇一位村民指着还未使用完的几袋化肥说,去年8月,他买了流动商贩在县城宾馆授课后销售的肥料,“说是复合肥,实际是磷肥。当时买十袋送五袋,相当于每袋106元,相较于市场上复合肥价格便宜约50元。但实际磷肥市场售价每袋仅40元左右,这种肥料用在红薯地里后,红薯结得细而且小,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解到,此类推销“问题化肥”的流动商贩活跃于乡村市场,目标客户一般为大龄种粮农民。
“个别农户因流动商贩送货上门、价格便宜,且对化肥质量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给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流动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处副处长周玉战说。
滁州市定远县蒋集镇一位王姓种粮大户说,他去年在流动商贩推销下买了15袋化肥。“当时商贩开车把我们接到隔壁乡镇,请吃饭喝得醉醺醺的,看大家都买了,我也就买了。我们去了至少20人,大多数都买了。”他说,“市场价一百多,培训后只卖七八十。”
“当时他们宣称是复合肥,但没想到撒到庄稼地里没啥效果,后来我又到正规农资店买了化肥,多花了冤枉钱。”王姓种粮大户指着自家门口堆放的化肥说。记者看到化肥包装袋上印着“复合蛋白酶磷(钾)肥”,写明有效磷含量大于等于14%,并未出现复合肥所需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标识。蒋集镇农技站负责人说,这其实就是磷肥,当做复合肥撒下去肯定会影响庄稼生长。
“屡打不绝”原因何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产粮大县走访中,多位基层执法人员和监管部门干部表示,流动商贩不惜铤而走险,潜入乡村销售伪劣等问题化肥,不仅坑了农民、毁了粮食,还破坏了市场秩序。尽管相关执法监管部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但流动商贩推销问题化肥现象仍“屡打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