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聚焦三个重点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2-03-13 10:57:33


  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三个重点。

  两会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一系列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彰显端稳饭碗的决心。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表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仅是2022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十四五”工作的重要内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代表委员们表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稳定保障粮食产能进一步夯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王艶凤表示,要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资金的同时,好政策要更多向粮食主产省、粮食调出大省倾斜。”全国人大代表时清霜说。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业界人士认为,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并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释放更多生产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全国人大代表葛会波表示,要加大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全国种质资源数据平台。同时,科学布局、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分布合理的育种基地体系,加大对地方育种科研单位的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魏立华建议,加强对家庭牧场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将奶牛育种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扶持,尽快实现奶牛育种关键技术自主突破、核心种源自主培育。

  有了土地和种子,还需要人来耕种,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一个重点。

  对此,时清霜表示,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精准度,增加种粮收益,调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目前我们粮食供给的总量充裕。今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比去年的474公斤增加了9公斤。在总量的保障下,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

  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唐仁健介绍,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增长达到16.9%,比面上其他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快了6.4个百分点。农民的收入、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但以前解决的主要是‘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水平还比较低,尤其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动力等还是不足。所以,下一步对于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能放松。”唐仁健表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改善脱贫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