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无人驾驶”亟待“有法可依”
http://www.CRNTT.com   2022-03-09 08:23:33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今年全国两会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受到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呼吁,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法律法规。

  填补智能网联汽车法律空白,有望在深圳率先突破。目前,《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已经过“三审”,有望在年内出炉。这将是国内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

  作为智能手机之后又一超级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形态就是“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到底有多“能”,取决于技术的颠覆性和适用性。而智能网联汽车的“正能量”有多大,则取决于技术的规范度和产业的健康度。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汽车、电子、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只有实现产品商业化落地应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智能网联汽车尚“无法可依”,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根本无法准入销售、无法注册登记、无法上路行驶。

  “无人驾驶”亟待“有法可依”。

  “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技术创新如此,制度创新亦然。要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先机,不仅要做技术创新的“快鱼”,也要做制度创新、规则重构、习惯重立的“快鱼”。

  深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领域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拥有一批优秀企业,自动驾驶小卡、小巴、配送小车等试点应用场景丰富、类型多样,产业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但深圳要守住“先发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地方立法上也应率先探索、提供样本。

  即将出炉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是深圳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实际,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产物。其遵循整体性的立法思路,依照开放创新、审慎包容的原则,对智能网联汽车从道路测试到准入登记、使用管理、道路运输经营管理、事故责任认定和保险赔偿机制、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等进行了全链条立法。这既有利于让深圳成为“政策高地”,率先促成智能网联汽车从道路测试迈向商业化落地,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为全国立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支撑。

  来源:深圳特区报  姚龙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