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梁万年:香港抗疫是全社会必须参与系统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21:21:46


 
  紫荆杂志::您刚提到香港疫情急速上升,我们知道这几天个案都是达到五万多宗,市民难免心里面会有一些恐慌,如果想要稳定社会、稳定人心话,请问您有什么建议?普通市民大众又该如何做好防护?

  梁万年:是的,我来了这几天以后,我们专家小组的成员们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这次香港抗击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其实是全社会在广泛动员的一场人民战争。从香港特区政府到相关部门,到一些具体的机构和单位,尤其我们广大的老百姓,都非常广泛积极地参与到这场抗疫斗争当中,所以我说它是一种系统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因为我们坐车,去开会和专家交流,和部门交流,落地去考察的时候,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个行人几乎都戴上了口罩。这一点足以说明我们香港老百姓的参与度。市民本身是抗疫的主力军,因为有广大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打一场人民战争,我们才能够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这是我的一个深刻的感受。

  同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说疫情现在还处于快速的变化上升阶段,但是必定我们对于这种疾病、对于这种病毒的认识也在深化。香港有比较好的医疗资源条件,香港城市的治理和管理能力也比较好,尤其是有中央的坚定支持,有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团结一心,再加上我们老百姓主动做抗疫的一份子,比如说戴口罩,通风、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在香港已经落实的很好。香港市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是很好的,我们应该有信心,不要过分焦虑。但是我也可以理解疫情毕竟在上升,大家都在期盼能够早日结束疫情,它毕竟不是一种大号流感,它会导致一定的重症甚至是死亡。所以大家都有点担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同时我也很欣慰的看到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署,包括卫生防疫中心和医管局等这些专业部门都在陆续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市民来传递防控的知识技能,包括对这种疾病的的认识。我来的时候看电视等媒体,介绍的都很详细,我想通过这种教育来让老百姓不要过度焦虑,但是也不能麻痹大意。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还是快的,它的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在被感染以后,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病的患者,它的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并不是同于一般的流感的水平,所以也不要麻痹大意。

  总的来说,我们要树立信心,我们人类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香港肯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冠病毒。所以信心是当前最需要的,有了信心,我们各方团结一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各自的职责,形成强大的合力,我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紫荆杂志:也想请您分享一下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内地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给香港的?

  梁万年:我举个例,2020年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那时我们对新冠病毒这个疾病的认识有很多未知,也是有大量的病人出现。在大量病人出现以后,那个时候我们还不像现在能够知道这种疾病可以有大量的隐形感染,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轻症的。因为在早期的时候,还没有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就像现在的核酸检测。一开始以为这种疾病可能主要是肺炎的表现,肺炎的病人重症甚至是微重症比较多,如果加上医疗资源准备的不充分,就很容易导致死亡。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它?后来就出现了通过实践和专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四集中”,对一些重症的病人和危重症的病人叫“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病人、集中收治” ,这个“四集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建立定点的新冠肺炎病人的收治医院,把这些重症和危重症的患者集中到这个医院,然后用最优质的资源包括我们的医生、护士来进行治疗。那么取得的效果也看的出来:早期病死率比较高,通过“四集中”的实施,很快病死率就大幅度的下降。只要尽量降低病死率的话,我想对稳定社会、稳定老百姓的民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的轻症病人我们就放到方舱医院,方舱我们也仍然有医务人员在进行管理。比如说通过中医药方法来治疗,通过心理安慰,甚至通过运动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恐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目的是尽量令轻症患者康复,尽快出院。方舱在香港相当于社区治疗设施,我们也有义务要密切关注一些有可能从轻症转为重症的高危人群。我们也设立了一些评估表,比如轻症具备了哪些因素以后,变成重症的危险度会大幅度增加;比如说年龄问题、基础病的问题、血氧饱和度的问题、以往的一些治疗情况等等。把这些因素由医护进行一对一不定期和定期的判断和分析,及早把有可能成为重症和危重的高危病人筛出来,提前给予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所以这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