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子女留港还是返内地 双非童家长疫下两难
http://www.CRNTT.com   2022-02-26 19:49:07


  中评社北京2月26日电/据大公报报道,香港有近三万名跨境学童,持续两年的封关令到小孩子只能在网课中度过,失去原本应有的校园生活;加上特首近日宣布幼稚园及中小学提早于三、四月放暑假,令一众双非学童家长陷入让子女继续留港读书,还是返回内地继续学业的抉择,进退两难。

  不后悔来港受教育

  微信公众号“广深妈妈”讲述了不少疫下双非家庭的状况。今年读小五的Tina,当年母亲选择在香港诞婴,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女儿接受更好的国际化教育,Tina亦不负所望,在IB教育体系的公立学校中保持着中上游的成绩。但由于疫情关系,Tina父母不得不让她放弃在港升学。在香港,学生可享有15年免费教育,回到内地,Tina父母要拣选课程脗合的国际学校以便衔接,高昂的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幸好Tina拥有香港身份,申请入读国际学校门槛较其他内地学童容易很多。Tina的父母坦言,不后悔走这条为女儿规划的教育道路,因为现在Tina在国际学校里的外语能力是数一数二,人也变得愈来愈自信开朗。

  双非母亲Rachel当初毅然放弃深圳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学位房”,一家人落户香港租住两房一厅的“蜗居”,目的都是为了让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

  Rachel表示:“我们在深圳的楼房旁边就是当地名牌小学,女儿如果在内地出生,可以轻松报读名校,但我和丈夫最终选择了给她来港读书。”

  Rachel的女儿三岁时获九龙区一间著名私立幼稚园取录,其后又透过抽签派位,入读一间口碑不错的官立津贴小学,原本目标要争取考进拔萃女书院、玛利诺修院学校等名牌中学,但疫情打乱了计划,现在一家三口已返回深圳生活,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她自己也不确定,“或许搬回香港,也可能留在深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