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等待后疫情经济拐点和投资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2-01-30 09:17:47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人们在等待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中国2021年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已披露。如何迎来2022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开局,并依此把握投资机遇,也许是值得思量的。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钟伟文章表示,稳字当头何谓稳?现在看来,保证2022年经济开局平稳,全年GDP增速不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维持在约5.5%的潜在增速区间,也许就可称之为稳。

  文章分析,那么,经济向稳的拐点已经出现了吗?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前为经济谋篇布局,至今,政策发力是否已足够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看来顶层政策统筹协调,或许还需真正直面严峻压力。

  一是就经济下行惯性而言,从2021年第三、四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很可能面临经济增速持续低于5%的状态。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既有去年GDP增长基数很高,也有春节假期、冬奥等因素,可以预见到经济面临是否能够实现“开门红”的压力。

  二是投资和消费都存有变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两年平均看,投资和消费的增速都在4%附近,如此延续可能还不足以支撑经济回升。房地产走势可能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21年的逾6%明显放缓,今年能维持正增长已是不易。其外溢效应可能通过影响地方政府新增可用财力,而影响基建和工业投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指出,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我们对此不能小觑。而消费的恢复性增长路阻且长。2015年至今,居民的银行贷款余额已增至逾70万亿元,其中个体经营贷、消费贷和按揭贷款都为数不低,每年居民贷款新增都在7万亿元以上,2021年全年居民用电增幅仅5%,2021年12月社零增速仅略高于1%。这些提醒我们,要有好收入和好工作然后才有良好的消费复苏。

  三是2022年外贸增长挑战也将不少,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和供应链修复,以及对华相关抗疫物资需求的边际收缩,都使今年外贸更上一层楼的难度加大。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将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并列称“双高产业”可能是值得商榷的,甚至可能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掣肘。

  文章称,力避环境污染当然无可争议,但对单位GDP能耗的压降,以及对高耗能产业的误解可能值得斟酌。

  一是能耗高低不是根本问题,问题核心在于能源供给结构,如果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主角,化石能源占比下降,那么总能耗高低、单位GDP能耗多少,就不是问题的核心。

  二是高耗能的产业未必不是好产业。芯片生产、5G之于4G,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制造、SD数字化生产、云存储和计算恐怕都属高耗能,和家政、旅游餐饮比起来,能耗低不了。对一些行业过于苛严的能效基准和标杆值,可能会使地方政府在布局新产业形成新动能时更蹒跚。

  三是能耗高低和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机械化之于农耕畜牧、电气化之于机械化必然呈能耗指数级的攀升。同样地,数字经济时代,万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产供销之间,都要求大数据的实时上下行、处理和反馈,数字经济之于信息化和电气化必要求更宏大而智能的能源网络。中国已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领域领跑全球,也许到了慎提“双高”产业,为数字经济适度超前布局新一代绿色能源互联网的时机了。

  文章认为,2022年经济增长的拐点不会自动浮现,很可能需要在稍早于二季度就释放更有力度的“稳”“保”措施,才能稳预期迎进取。中央将2022年中国经济形容为“爬坡过坎”,在上半年能否安然过坎并在下半年迎来爬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储备和适时加码稳保措施的力度。

  文章指出,投资机遇取决于经济晴雨。2016年股市熔断至今的6年,A股可谓整体牛市,沪深股市以及中小创都有可观涨幅;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之后至今的3年,可谓创业板引领风骚的结构性牛市。这都依赖于中国经济周期和表现领先于全球经济,以及中国应对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等外部冲击时表现亦优于主要竞争对手。但后疫情时期全球各国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复苏在加剧分化之中,因此捕捉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遇也变得微妙。经过短则3年长则6年的持续上涨之后,资本市场估值和成长高度分化,尤其是创业板不少行业累计涨幅巨大。因此,也许对投资人而言,2022年是休养生息,择时变得格外重要的一年。综合考虑择时的因素之一是,何时国内外疫情防控政策显现出告别全球大流行的特点;因素之二是,何时中国经济在2021年第三季度之后,展现明确的“稳”“保”政策强化和环比增长拐点;因素之三是,何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乐观能够碾压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恐惧。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政策趋松和增长趋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