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国热情与日俱增的背后
http://www.CRNTT.com   2022-01-29 09:34:24


  中评社北京1月29日电/大幅增持人民币资产、大规模在华投资设立机构、大范围招聘中国金融人才……尽管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但以华尔街的大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依旧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以谋求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市场是残酷的,能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性本身。必须承认,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国际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让他们有着对投资机会的敏锐“嗅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相比之下,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全球领先,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趋势、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架势、中国金融市场方兴未艾的态势,成为当前国际环境下难得的确定性因素。

  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在资产价格、收益水平方面的相关度比较低,成为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非常好的选择。

  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其中,2021年境外投资者仅增持境内债券就达到1666亿美元。来自万得信息技术公司的数据显示,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自北向资金2014年开通以来至2021年12月末累计净流入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净流入4321.69亿元人民币。

  中国落地落实扩大金融开放的承诺,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持股比例限制。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高盛集团、富国银行、贝莱德集团……这些在华尔街如雷贯耳的大金融机构,终于如愿能在中国设立合资控股或者独资的金融机构。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20年一篇报道披露,戴维•所罗门在2018年担任高盛集团总裁之后,就要求制定高盛集团未来5年在中国发展的详细策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计划在5年内,将其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增加一倍。该报道引用戴维•所罗门的话,“我们是以10年、20年、30年的眼光来考虑问题,而非只看未来几年。”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尔街一直将中国视为全球最后一个未开发的赚钱之地——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与转型升级,意味着不断崛起的中国企业将带来众多IPO、并购、增发等投行业务;庞大的实体经济规模代表着广阔的信贷融资与风险管理市场;高储蓄率、快速增长的居民财富以及潜力巨大的资产管理需求则能为金融机构带来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而这些都是其他市场无法提供的。

  有美国媒体承认,“中国仍是西方银行无法抗拒的终极大奖”。香港《南华早报》此前援引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的话,“对于许多客户以及摩根大通来说,中国代表着全世界最大的机遇之一。”

  当美国国内关于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一些美国政客鼓动美国企业疏远中国的时候,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却宁愿承受美国国内的批评之声,试图“绕过”白宫,努力不断加深对华关系,扩大在华投资。

  客观地说,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外资机构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资产占比还很低。同时,中国本土的金融企业快速成长,也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的金融监管日趋完善,并正在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

  百舸争流千帆竞。也许正如杰米•戴蒙所言,投资中国很可能就是快车道上的生活。中国的商业机会让西方投资者无法忽视,如果不能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那即便是“百年老店”也会与未来机遇失之交臂。这一点,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早已心知肚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刘开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