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美联储持续加息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系列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2-01-18 09:06:13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电/2022年1月1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连任提名听证会上发表证词。鲍威尔在听证会上给出了今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线。他表示,由于美国政府与各部门的集体行动,劳动力市场已快速复苏,失业率接近50年低点。但强劲的复苏导致持续的供需失衡和供应瓶颈,从而导致通胀上升,高通胀很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中旬。美联储预计将在3月结束净资产购买,今年内加息,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表,以防止更高的通胀变得根深蒂固。

  高盛等几大投行均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加息3次,芝加哥联储行长更是预测,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四次。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可能给中国经济产生系列影响。

  首先,对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带来负向冲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风险利率的提升,将导致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的回调。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加息对股市等资本市场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在开始加息后,股市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上行趋势。

  其次,影响中美两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最为直接,人民币或将结束前期的单边持续升值,进而导致国际资本部分自中国回流至美国。
  再次,影响中国对美的出口。一方面,加息能否有效抑制通胀是不确定的,通胀如果持续上行将导致美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进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将下降。目前美联储资产规模接近9万亿美元,比疫情前增长一倍还多。此次通胀的原因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有直接关系,但也与疫情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疫情引起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紊乱,导致用工紧张、薪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体现为供应迟缓而需求又猛增。

  因此,仅仅通过加息并不能解决供应链的问题,通胀控制效果可能不佳。另一方面,加息或者紧缩将对美国经济本身带来负向冲击,虽然美联储试图通过预期管理来尽可能降低这一负面冲击,但仍不能完全消除。加之美国民众不工作直接领取政府救济金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一旦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劳动力市场薪资回落,民众的购买力将进一步下滑。
美国的高通胀或将持续数月,这对中国又有什么警示呢?一方面,中国央行货币供给需有序节制,不能过快过多;另一方面,需求端与供给端要适度匹配,才能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强劲的需求要确保有充足的供应,否则会导致通胀甚至“抢货”。但持续走弱的需求,则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才能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振需求端。对中国而言,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中国12月CPI、PPI双双走弱,均进入环比下降轨道。其中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长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比。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有所缩小,通胀对政策的掣肘有所减弱,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供给有所改善。但目前的CPI仍处在低位,PPI仍处在高位。供给端成本过高,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与企业的利润。如何改善供给端的原材料供应,同时有效提振需求才是当前的重点。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