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咖讲书:中评社北京总部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
中评社记者:由于香港处于行政主导的管治模式,立法会实际上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如果港府日后未能掌握好管治大舵,改善经济民生问题,或有可能令很多支持建制派的选民丧失信心。请问您如何看待未来立法会政治新生态的利与弊?
李环:立法会新格局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还是行政与立法的关系问题。虽然香港基本法设计中处处体现了行政主导,但多年来行政主导难以彰显。行政主导并不意味着立法会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实际运作中,立法会的作用还是举足轻重的。从基本法第七十三条能看到,立法会有十项职权,切实能起到监督政府施政的作用。因此,新的立法会产生后,特区政府依然会面对来自立法会的监察压力,立法会绝对不会是部分人所谈论的成为“举手机器”或者“橡皮图章”。随着很多新面孔包括专业人士的加入,更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对于特区政府执政的压力实际上不是变小了,反而是变大了。
以前特区政府做得不好,可以把理由推给反对派,告知大众已经竭尽全力了,反对派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导致政策无法推行。那个时候不少市民可能觉得可以接受,确实立法会也不断“拉布”,造成不小的阻碍。但今时今日的新政治生态不再适用,不能将此作为借口推脱责任了。特区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细节和最终决策须更科学,更符合香港实际需求。
行政主导需要得到体现,但这种主导不是“霸道”,不是什么都是行政说了算。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力分置的机制依旧存在,立法机构要行使他们的权力,行政机构也有自己的权力。面对在新选举制度下产生的这届立法会,特区政府只有很好地争取到更多立法会议员的支持,才能将政策顺利推进下去。因此,唯一的做法就是在政策推出前,广泛地收集民意,包括听取立法会议员的建议,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普通市民的意见等,让决策更科学、更切合实际。这种状态有助特区政府的施政形成良性循环。
新一届立法会能够给特区政府带来不同专业领域的压力。议会要发挥“守门人(watch dog)”的作用,监察政府一定要到位。另外,立法会议员也要避免走向“民粹”。因为社会中总是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立法会议员应将市民的不同要求充分吸纳、整合,恰如其分地体现在特区政府的政策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