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互联网医院建好更要用好
http://www.CRNTT.com   2021-10-24 08:15:01


  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电/近年来,在各项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互联网医院1600多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500家,远程会诊平台更是遍布大大小小的医院。

  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互联网医院叫好并不叫座。《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状态。互联网医院数量虽多,但规模不大,多集中在医学咨询、“挂缴查”等便民服务上,缺乏在线复诊、电子处方等核心领域的深耕及业务开展。

  一方面是巨大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却是远程医疗利用率偏低的现实,出现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互联网医疗服务缺乏良性运营机制。实体医疗机构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医院自身在运营,并未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由于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没有确定的业务模式,物价部门无法核算成本和定价。现实中,有些医院自行定价,标准不一,不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这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很多互联网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

  其次,尽管国家医保局已经明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各地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互联网诊疗的医保覆盖率远低于线下。比如,远程医疗中大医院和小医院以何种比例分服务费,有多少比例由当地医保或异地医保支付,分别付给谁,这些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互联网医疗公司想要在全国进行布局,成为医保定点单位,需要与各地医保局分别进行沟通和对接,对于企业来说工作量过大。

  要真正解决互联网医院叫好不叫座的尴尬,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疏通堵点,进行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比如,完善互联网诊疗定价细则,探索合理的分配机制,让医生、患者、医院、企业等各方都能受益。同时,提高医保覆盖率,打通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多个堵点,完善配套服务政策,提高医生在线诊断和沟通能力,打通线上和线下的生态链。

  “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佳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