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澳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8 15:52:43


  中评社北京10月8日电/据大公报消息,10月3日上午,香港中联办副主任罗永纲走访大澳渔村,深入村头巷尾、民居商户访问民情,认真聆听当地村民心声。此次走访是中联办“落区聆听 同心同行”系列活动之一。

  在大澳老街走访时,突降暴雨,随处可见的积水和堆放在路旁的废弃建筑材料,引起了罗永纲对几处房体倾斜、墙壁开裂旧房子的关注。村民们说,这些房子常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很有可能倒塌。他一再叮嘱,这太不安全了,要尽快拉上警戒线,挂上警示牌,采取防护措施,以免伤及行人。

  冀改善就医条件 解决“看病难”

  在水上棚屋区探访87岁的黄老先生时,罗永纲和几位乡亲拉起了家常。老人说,自己患有哮喘,经常发病,但大澳只有一间小诊所。病情紧急时,只能用直升机送到东区医院就医,给政府添了不少麻烦,希望政府能改善当地就医条件,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几位乡亲也深有同感,纷纷说起村里的情况。“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愈来愈少,学校的学生都不到200人”“房屋重建申请批不下来”“节假日巴士等候时间太长,出行很不方便”……罗永纲边听边记,不时追问几句。紧接着,他又走访了杂货铺、海味乾品店、果蔬店等老街店铺和民俗文化场所,询问经营状况,了解当地风土民情。

  在与大澳乡事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座谈时,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介绍大澳曾是一个主要渔港,村民以捕鱼为生。后来渔业逐渐萎缩,难以维持生计,转而发展海产品加工和渔村旅游。受困于海产品原材料缺乏,加工规模一直很小。旅游方面,由于交通不便,仅有一家九间客房的小酒店,客人留不住,居民收入很难保障。现在受疫情影响,内地游客急剧减少,村民的生活来源面临不少困难。大多数年轻人都跑城里去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