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16日电/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这背后,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正如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如流水,调控得当,就会成为支撑经济稳定运行的源头活水,让实体经济茁壮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已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领先态势。这种高超的调控能力,让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质效不断提升,有力护航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和41.6% ,更多金融资源持续流向实体经济。信贷不仅量增,还实现了价降。上半年,我国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困扰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高水平的宏观调控,不仅要求对实体经济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更需要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综合平衡关系。今年上半年,在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同时,我国物价总体稳定,通胀压力整体可控。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自2020年5月起就领先其他大型经济体逐步回归正常,从宏观上稳住了物价。与此同时,我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宏观调控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上半年,金融能够有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既定宏观调控目标,关键在于货币政策做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一方面,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精准开展流动性调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强劲动力。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坚持精准滴灌,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借助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让货币之“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向实体经济。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对货币政策来说,就是要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不断推动发展迈向更高质量。
日趋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是中国经济在压力下保持强劲韧性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足、调控工具储备多,只要科学把握调控力度,做好跨周期调节,就一定能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秋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