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注制造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8-03 08:30:34


 
  全球价值链调整同样带来了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历史机遇。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迎来“换道超车”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其发展成熟及商业化应用催生了大量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最终将形成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特别是在新型制造技术催生的新兴产业领域,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大致相同的起跑线上,这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凭借良好的制造能力和信息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有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率先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并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这一情况或将倒逼中国加快实现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代。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演进方向正在发生变化,各国都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并实施相应的战略举措,如何实现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依托进口替代强化国内供应链体系,也将显着增强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和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趋势——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文章认为,在内部传统要素禀赋优势减弱和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需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历史性机遇,顺应新型制造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重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

  一是谨防过早“去工业化”。在全球价值链调整引发的不利外部环境下,中国制造业需顶住多重压力,坚定工业化道路,不能在“两端挤压”的国际竞争下过早“去工业化”。“制造大国”“大而不强”依然是对当前中国制造业的阶段性评价,我们需进一步深化工业化进程,将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支柱,化解“虚实”经济结构失衡,避免因过早“去工业化”造成工业化进程出现曲折。

  二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只有通过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才能形成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对此,应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对全球价值链的调整,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可考虑调整进口贸易政策,进一步削减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为中间产品进口提供更多便利,发挥中间产品进口改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投资。

  三是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能力。在各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需引导和鼓励制造业企业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跃升。支持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用好数字化、智能化设计系统,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和按需生产,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企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四是继续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为战略支点,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引领作用,利用消费升级机遇引导制造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正在由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制造业服务化通过生产率提升、创新激励,以及实现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效应,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显着提高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度。需要看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作用尤为突出,对此,需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助推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增加制造业生产中的服务要素投入,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六是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应积极打造价值链并引领其发展,以应对全球价值链演进放缓的势头,为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打开新空间。现实地看,包容性的全球发展符合各国利益,塑造以我为主的包容性全球价值链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重要选择,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通道,构建起合作共赢、联动发展的全球经济生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