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强化法治保障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http://www.CRNTT.com   2021-05-05 16:44:08


 
  立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在城乡表现得最为明显;发展不充分,在乡村表现得最为突出。如何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进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任大鹏介绍,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约束,例如乡村产业发展同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建设用地问题,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才短缺问题,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等,“乡村振兴促进法对这些问题都有非常明确的原则规定和制度安排,从长远看,它对于解决上述矛盾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将会产生重要的、稳定的、持续的保障作用。”任大鹏说。

  搞好顶层配套政策设计,提升法律实施效果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何宣传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此,李云才建议: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把法律的效力转变为行动的动力;二是搞好顶层配套政策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升实施效果;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依法拓宽发展领域,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农民持续增收保障机制;四是分类结合、点面结合、东西部结合,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方法;五是以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为切入点,创造创新具体发展举措,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六是注重各项措施的协同性有效性,使不同区域发挥各自在乡村振兴中的自身特色和独特优势,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一刀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