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增强自身防骗意识,提高防骗“免疫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4-24 00:28:34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网评:增强自身防骗意识,提高防骗“免疫力”

  作者:王军荣 来源:东方网

  一名90后媒体人,经手发布无数则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后,却被骗子骗走5万余元。5万的数额不小,但侮辱性更强。(4月22日《楚天都市报》)

  一个从事新闻媒体6年的媒体人,竟然被骗子骗走5万余元,的确有“侮辱性”极强的感觉。从情理而言,媒体人多多少少有防骗“免疫力”,可却仍然被骗了。在被骗钱之后,这个媒体人告诉公众她的“反思”,应该说挺“宝贵”的,毕竟是交了5万元的“学费”。

  为何听取很多的被骗故事却仍然上当?为何一个编过许多电信诈骗新闻的媒体人还会上当受骗?一个关键的因素是骗子知晓自己的信息,对方一说一个准,由不得你不相信。骗子行骗成功的基础是获取了公民个人信息。当骗子说出的信息与自己的信息完全一致,就像是家人说出来的话,甚至比家人知晓还详细,还有多少人不相信骗子的话。即便是再强的戒备心,也会被骗子悄悄击溃。

  如何提高防骗“免疫力”?一方面需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现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没有,很难对骗子窃取信息进行有效打击,这需要加快立法进程,从源头保护好公民信息。不过,退一步说,即便是有法律保护,也未必就能够完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这需要在执法上,在技术上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要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护好公民个人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个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诚然,媒体人编发了许多防诈骗新闻,对骗子的伎俩可能也懂一些,却总认为自己不会上当受骗,这其实是安全意识不够强。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媒体总结出来的经验,或是一些人在上当受骗之后得出的经验,比如:在接到此类疑似诈骗电话时,要做到不贪、不听、不信、不转账,不要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公安机关的电话不可能由任何部门进行转接,能把电话转到公安机关的一定是骗子;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软件在线制作笔录。诸如此类的“血的教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实在太多了,可却仍然入不了耳入不了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