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面对今年的双积分大考,新能源汽车积分未达标的车企炒热了积分交易市场,积分交易价格更是从2019年的每个积分数百元涨至去年底的约3000元,双积分正向激励效果凸显。与此同时,与双积分相似的碳交易悄然兴起,已有车企试水这一新兴模式。
“要严格执行油耗标准、双积分等产业政策,并且适时把双积分转化为碳交易的机制。”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曾公开建议。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碳交易会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减排”生意吗?
双积分价格出现暴涨
双积分,源于工信部于2017年9月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这一政策被视为鼓励传统燃油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并行管理的市场化机制。
《管理办法》设置了平均燃油消耗量和新能源两种积分。如果乘用车企业所生产燃油车的油耗降低情况无法达标,将产生油耗负积分;与此同时,企业未能按照比例生产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也将产生新能源负积分。上述两种负积分可通过交易、转让等方式从其他车企获得新能源正积分以抵扣。
据工信部去年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中国境内144家乘用车企业全年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093万辆(含新能源汽车,不含出口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升,燃料消耗量的正、负积分分别为643.43万分和510.73万分,新能源汽车的正、负积分分别为417.33万分和85.53万分。
新能源汽车积分方面,主流自主品牌普遍表现较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上汽集团等数值居前;后十名基本为合资企业,其中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以-14.53万分和-9.67万分,位列最后两名。
|